來源:中國青年報 | 上傳于 2018-06-18 | 0人閱讀 | 0次購買 |
烏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,140戶人家均居住在古老的苗族吊腳樓里,這些吊腳樓大多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。近年來,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和廣西農村危舊房改造計劃的實施,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修建新的吊腳樓。
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筑,通風防潮、冬暖夏涼。一棟吊腳樓的修建,幾十上百根木料木枋,幾乎不用一釘一鉚,全用榫卯、穿斗方式連接。一棟吊腳樓從挖地基、抬木頭、設計加工、豎屋、蓋瓦、鑲板壁等,到最后正式居住,至少需要數月時間,整個過程最重要的就是豎屋。豎屋當天,整個寨子都來幫忙,大家都是無償勞動,不要報酬。在烏英苗寨,如果村民用自家的木材修建一棟吊腳樓,需要花費七八萬元。如果購買木材,成本會增加五六萬元。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新樓,可獲得2.8萬元的危舊房改造補助資金。
烏英苗寨已有200多年的歷史,其行政區域屬貴州、廣西兩省區,共140戶600多人。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,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。目前整個苗寨還有76戶是貧困戶。
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/攝